你是否知道,学龄前儿童的眼睛健康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隐患?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,未矫正的屈光不正不仅会增加弱视和斜视的风险,还可能导致高度近视,甚至引发不可逆的失明并发症。
长沙儿童眼科研究(CCES)是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,旨在估计屈光不正和眼部疾病的患病率及风险因素。该研究于2016年4月至2019年7月在中国长沙市的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,涵盖了1-6岁的儿童。
研究发现,近视的患病率在不同球面等效度(SE)组中表现出不同的趋势:
在SE ≤ -0.50 D和SE ≤ -1.00 D组中,近视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。
在SE ≤ -2.00 D组中,所有年龄组的近视患病率相对较低且稳定。
屈光不正的危害不容忽视
学龄前儿童如果未及时矫正屈光不正(如近视、远视和散光),可能会面临严重的视力问题。研究表明,未矫正的屈光不正会显著增加弱视和斜视的风险。更糟糕的是,患有弱视或斜视的学龄前儿童发展为高度近视的风险也很高,这可能导致继发性不可逆的失明并发症。
因此,家长和医生必须高度重视孩子的早期视力检查,确保任何屈光不正都能得到及时矫正,避免潜在的严重后果。
近视患病率随年龄变化的规律
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学龄前儿童近视患病率随年龄变化的具体情况:
从出生到2岁:近视患病率显著下降,这一阶段是孩子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。
2到5岁之间:近视患病率保持相对稳定,表明在这个年龄段内,近视的发展较为平稳。
5到6岁:近视患病率略有增加,这可能是学龄儿童近视的早期迹象。
总体而言,屈光不正的分布在年轻组中较为分散,而在老年组中逐渐变得更加集中。这意味着,5岁以下学龄前儿童的近视患病率通常较低,但在5-6岁时略有上升。
重点关注两个年龄段
根据研究结果,有两个关键的时间段需要特别关注:
1到2岁:这是一个生理变化明显的阶段,近视、远视和散光的患病率显著下降。这意味着,1岁内的屈光不正很可能在2岁时减少,但这也提醒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视力变化,确保及时矫正。
5到6岁: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远视患病率较低,而近视患病率较高。此时,家长和医生应加强对孩子视力的监测,预防潜在的早期近视发生。
参考文献:You Y, Fu J, Xu M, Song Y, Zhou H, Wei S. Prevalence of refractive error among Chinese preschool children: The Changsha children eye study. Front Public Health. 2022 Nov 22;10:1019816. doi: 10.3389/fpubh.2022.1019816. PMID: 36483253; PMCID: PMC9722943.